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官网欢迎您![登录],新用户?[请注册]
当前时间:
会议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信息 - 年会会议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二组 “一带一路”的法治建设(一)
[ 浏览点击:1040 ] [ 发布时间:2019-01-16 ] 字体:[ ] [ 返回 ]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二组 “一带一路”的法治建设(一)

本组发言由中国人民大学韩立余教授主持,由发言人进行主题发言。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教授进行评议。与会嘉宾进行就发言问题进行了交流。

 

主持人韩立余教授

 

最高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法官学院赵海峰教授作为第一位发言人作出了题为《中国法院对“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作用》的报告。首先,赵海峰教授认为应当构建法治型“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但在现实情况中,构建法治型“一带一路”任重道远。其次,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措施包括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司法解释以及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着力构建交流平台。第三,赵海峰教授介绍了发挥法院在“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包括在《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中体现的重要思想、国际商事法庭机制的创新、以及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的建立。第四,赵海峰教授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认为构建“一带一路”司法服务和保障体系,人民法院适时而动,积极应对新形势,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在保障“一带一路”顺利进行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言人赵海峰教授

 

第二位发言人浙江财经大学刘勇教授以《论“一带一路”投资风险及其法律应对 ——以“尤科斯诉俄罗斯案“为视角》为主题进行发言。首先,刘勇教授进行了写作背景的介绍,指出管辖权风险在国际投资仲裁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一带一路”成员国投资风险的共同特点和“尤科斯诉俄罗斯案”的分析,刘教授对中国投资者提出了建议。刘教授指出,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第三国进行对外投资,进行国籍筹划,寻求更优的双边投资协定(BIT)保护。在国籍筹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时间要求,避免国籍筹划时间过晚,被仲裁庭认定为权利滥用或缺乏管辖权而驳回仲裁请求;另一方面,要避免利益拒绝条款的适用,实际控制人能否被认定为该缔约国国民是主要的争议焦点。

 

发言人刘勇教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殷敏副教授作为第三位发言人针对《“一带一路”实践下独立保函若干法律问题阐释》进行发言。殷敏教授介绍了独立保函的三方当事人和认定独立保函的两个前提条件,以及独立保函独立性、跟单性的特征。殷敏教授着重介绍独立保函欺诈的五种类型和欺诈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止付的主体、构成止付的条件以及独立保函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相关问题。

 

 

发言人殷敏副教授

 

第四位发言人华东政法大学费秀艳老师进行了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投资便利化法律制度构建》的发言。费秀艳老师主要针对构建“一带一路”投资便利化法律制度的因应、构建“一带一路”投资便利化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挑战、投资便利化法律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构建“一带一路”投资便利化法律制度的路径与措施四个主题进行介绍,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特点和关于“投资便利化”的研究现状和国际实践对“一带一路”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发言人费秀艳老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王珍珍同学针对《关于“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发言。发言分为四大部分:“一带一路”的争端解决机制的缘起与发展、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投资者——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王珍珍同学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特点、交易风险类型和争端的类型,以及国家间争端一般解决方式。并对《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中关于建立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新机制和机构的内容进行介绍。

 

 

发言人王珍珍同学

 

点评人张晓君教授对于五位老师和同学的报告进行了评议,认为这些报告就“一带一路”法制建设问题分享研究和心得,从不同视角谈法制建设。这些发言都提出了问题,但在解决问题方面需要进一步和“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相贴近。“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大热门问题,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研究,法律人则应该重视研究如何从法律层面进行。

 

主持人韩立余教授指出张晓君教授在讲评中所明确的方法论,例如“一带一路”和人民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应当为实体和价值的关系。韩教授认为张教授所提出的准入自由度高和便利化程度低的矛盾值得反思。韩教授进一步指出了一系列“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的困难,例如存在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问题再次搁浅的现象,并提出有必要考虑中国如何引领规则制定的相关问题。

 

最后,主持人韩立余教授对本场的议题进行了总结,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新问题并且值得讨论的问题,但如何从法律层面上讨论这个问题仍需进一步思考。他相信各位老师和同学在经过对于这一议题的讨论,必定产生了新的认知,并激励大家在认知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

 

 

Copyright © 2014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法学院C603  [闽ICP备15025645号]